网易首页 > 网易房产 > 正文

落户就能买房!这一热点省会楼市调控“松绑”,来看四大变化

0
分享至

继杭州、成都后,热点城市西安也对楼市调控政策进行了“松绑”。

11月19日,西安发布楼市新政,对限购政策进行了调整,包括放松购买首套二手房的条件,降低人才购房门槛,增加二孩及以上家庭购房套数,缩小限购区域范围等。

业内人士认为,西安新政着力点在二手房,有利于促进新市民住房需求实现,还能通过“卖一买一”带动住房消费升级。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集聚的人口多,对全国楼市稳定的信号意义很强。

西安楼市调控“松绑”

11月19日,西安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关问题的通知》。

具体内容为:

一、从市外迁入本市且在住房限购区域无住房的居民家庭,落户西安市后即可在住房限购区域购买首套二手住房。

二、在住房限购区域无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持有本市《居住证》,且在购房之日前6个月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的,可购买1套二手住房。

三、经批准引进的各类人才,在西安市住房限购区域购买住房时无须提供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相关证明材料。

四、符合西安市购房资格的二孩及以上家庭,在住房限购区域内限购套数的基础上可新购1套住房。二孩及以上家庭购买的第3套住房为新建商品住房时,应列为“普通家庭”类别。

五、临潼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上林街道,沣西新城高桥街道、马王街道,高新区托管的非限购区域不再列入我市住房限购限售范围。

政策“松绑”四大变化

根据西安住建局对新政的解读,新政主要有四方面变化:

一是对购买首套二手住房的条件进行了“松绑”,即从市外迁入西安市户籍,且在限购区域无住房的居民家庭,购买首套二手住房时取消“须在购房前落户满1年”的要求。同时,在限购区域无住房的非西安市户籍居民家庭,购买首套二手住房的条件由“持有西安市《居住证》,且在购房之日前2年在西安市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调整为“持有西安市《居住证》,且在购房之日前6个月在西安市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

二是对人才购房条件进行“松绑”,经批准引进的各类人才购房,由于社保、个税已在人才认定过程中进行审查,在购房前不再要求提交社保或个税相关证明材料。

三是对二孩及以上居民家庭购房条件“松绑”,西安市户籍的二孩及以上居民家庭,住房限购套数由2套增加至3套,购买第3套住房时,须落户满3年;非西安市户籍的二孩及以上居民家庭,住房限购套数由1套增加为2套,购买第2套住房时,需持有西安市《居住证》,且在购房之日前2年在西安市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二孩及以上家庭在住房限购区域参加新建商品住房购房登记时,第1套、第2套以“刚需家庭”类别登记,第3套以“普通家庭”类别登记。

四是对住房限购范围进行了“松绑”,调整后的限购区域包括: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长安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不含上林街道)、高新区(不含托管的非限购区域)、经开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航天基地、国际港务区。

政策着力点在二手房

此次西安新政着力点在二手房方面,包括落户即可买一套二手房,或非户籍持居住证+半年社保可买一套二手房。

对此,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西安政策着力在二手房,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二手房交易价格连续下行、且跌幅较大,交易周期长,导致换房需求受阻,新房交易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二手房价格下跌,削弱了新房交易。

李宇嘉认为,目前,类似西安等热点城市,换房需求占很大比重,换房需求能否顺畅,是市场是否良性循环的标志。一套二手房交易能带动2-3套连环单的交易,不仅能释放中小户型、中低价位为主的二手房供需,促进新市民住房需求实现,还能通过卖一买一带动住房消费升级,这是住房消费健康发展的标志。

另外,对于西安此次放宽人才购房门槛,李宇嘉认为,通过降低非户籍落户后购房或直接购房的门槛,有助于这些人群扎根西安,提高西安的城市中心地位。

此外,对于西安此次调整限购区域,李宇嘉认为,这是近期热点城市限购政策适当调整的一种方式,对于楼市降温快的区域,适当调整限购是一种较有效的模式,既不违背“房住不炒”,也释放纾困市场、稳定预期的信号。

李宇嘉进一步指出,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集聚的人口多,对全国楼市稳定的信号意义很强,同时,考虑到稳楼市与“房住不炒”、“不以地产刺激经济”等顶层设计的结合,政策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二者有效结合,未来,政策将继续坚持“小步快跑”的模式,频率较高但每次政策力度不会太大。

券商中国

责编:杨喻程

校对:廖胜超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亿万富翁烈日下老实排队,摇中就赚2000万!“上海网红盘”后续:暂停销售摇号,可以退钱……

亿万富翁烈日下老实排队,摇中就赚2000万!“上海网红盘”后续:暂停销售摇号,可以退钱……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5-30 15:17:11
塔利班:不要恶意抹黑自己的国家,在阿富汗人人享有自由和平等

塔利班:不要恶意抹黑自己的国家,在阿富汗人人享有自由和平等

娱宙观
2023-05-31 08:53:30
把银行当“淫行”,霸占30多名女下属,专挑细腰大长腿,敛财过亿

把银行当“淫行”,霸占30多名女下属,专挑细腰大长腿,敛财过亿

子鱼情感屋
2023-05-17 18:34:31
大义灭亲!妻子群发局长老公与情人不雅聊天记录,涉及大尺度照片

大义灭亲!妻子群发局长老公与情人不雅聊天记录,涉及大尺度照片

六姐娱见
2023-06-01 00:55:17
1994年,清华才女朱令被投毒,近照曝光:她还能等来真相吗?

1994年,清华才女朱令被投毒,近照曝光:她还能等来真相吗?

历史求知所
2023-05-26 18:00:14
重大突发!美国制裁:暂停军演!俄罗斯宣布:禁止出口!华尔街巨头大裁员,什么情况?

重大突发!美国制裁:暂停军演!俄罗斯宣布:禁止出口!华尔街巨头大裁员,什么情况?

证券时报
2023-05-31 20:21:05
美国大兵正式上岛!台湾当局批准:可以直接对大陆开火

美国大兵正式上岛!台湾当局批准:可以直接对大陆开火

我也爱舞蹈
2023-05-31 08:50:34
湖南女子离婚前给老公做最后一顿早餐意外走红:他再没机会嫌弃了

湖南女子离婚前给老公做最后一顿早餐意外走红:他再没机会嫌弃了

阿龙美食记
2023-05-17 21:48:01
虽败犹荣!穆帅不败神话被打破,无缘下赛季欧冠,今夏去向成疑!

虽败犹荣!穆帅不败神话被打破,无缘下赛季欧冠,今夏去向成疑!

英超这些事儿
2023-06-01 06:37:23
山西惨烈车祸,大车把小车挤成铁饼,四人死亡,全是家里的顶梁柱

山西惨烈车祸,大车把小车挤成铁饼,四人死亡,全是家里的顶梁柱

老陈嘚吧嘚
2023-05-31 13:41:15
“中国宇航员戴眼镜上太空”引发美媒兴趣,美国宇航员也能戴吗?NASA规定:可接受

“中国宇航员戴眼镜上太空”引发美媒兴趣,美国宇航员也能戴吗?NASA规定:可接受

次元君情感
2023-05-31 11:36:24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周围越来越多怀孕的人,不明原因就胎停了!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周围越来越多怀孕的人,不明原因就胎停了!

醉心文史
2023-05-30 13:39:02
日本没孩子了!小学因为没新生无限期停课!但日本却是中国的镜子

日本没孩子了!小学因为没新生无限期停课!但日本却是中国的镜子

黄小热点事
2023-05-30 19:21:04
刚刚!在这里突发5.7级地震

刚刚!在这里突发5.7级地震

没有感情的翻唱机
2023-06-01 03:45:22
发3000字小作文,自曝性欲惊人、出轨多人,直言男友短小时间短?

发3000字小作文,自曝性欲惊人、出轨多人,直言男友短小时间短?

离殇爱娱
2023-05-30 16:19:00
尘埃落定!主持人欧阳夏丹从央视离职,官网删除个人简介

尘埃落定!主持人欧阳夏丹从央视离职,官网删除个人简介

八卦物语yu
2023-05-31 16:56:15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

中国经济周刊
2023-05-31 10:19:20
新生儿猛降引起5轮“冲击波”,已经从产房,扩散到了小学阶段

新生儿猛降引起5轮“冲击波”,已经从产房,扩散到了小学阶段

猫小小同学
2023-05-31 15:44:09
31岁巨乳无赘肉穿比基尼身材惊艳?

31岁巨乳无赘肉穿比基尼身材惊艳?

大叔记录日
2023-05-28 18:02:46
长沙一幼儿园门口发生车祸,医护人员将人从车底抬出,交警部门:接到了警情,心情沉重

长沙一幼儿园门口发生车祸,医护人员将人从车底抬出,交警部门:接到了警情,心情沉重

法制社会报
2023-05-31 21:10:04
2023-06-01 07:20:49

头条要闻

最新证实:日本失踪陆自直升机机上10人全部死亡

头条要闻

最新证实:日本失踪陆自直升机机上10人全部死亡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金碧辉煌的波士顿公厕,和虾系主帅马祖拉

娱乐要闻

陈妍希庆生现场照曝光 陈晓与儿子都在

科技要闻

马斯克已飞赴上海:明天见证全新换代Model 3下线?

汽车要闻

东风风神eπ01原型车亮相 还配折叠敞篷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教育
亲子
公开课

本地新闻

浙江人结婚,被子真的可以用一辈子

Z世代当道 这届年轻人心中的潮流什么样?

教育要闻

6月高考四大热点:全国统考、查询成绩、网上咨询、填报志愿,你准备好了吗?

亲子要闻

江苏一小学不让打伞进校,校方回应网友吵翻天

公开课

北大教授:95年出生的人,40%连高中都没读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