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房产 > 正文

近千条新政密集出台稳楼市,全国各地逾300个城市和地区为房地产营造宽松环境

0
分享至

需求端,在央行频频降息和公积金贷款利率时隔7年再次下调后,购房成本进一步下降;供给端,从信贷、债券、股权方面“三箭齐发”支持房地产企业融资,市场主体预期进一步稳定;全国各地陆续有超300个城市和地区出台近千条楼市利好政策,达到近年峰值……2022年,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宽松周期,徐徐暖风吹入寒冬。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多项房地产市场核心指标,房地产销售依然疲弱。分析人士表示,接连出台的利好政策能够稳定市场预期,但传导至市场尚需时间,楼市回暖仍需要较长恢复周期。

放松限购限贷信号明显

在放松限购方面,今年3月1日,郑州打响了全面放松限购限贷的“第一枪”。紧接着,哈尔滨、西安、成都、杭州等热门省会城市也陆续跟进,放松限购。

另外,一些城市还在逐步扩大放松限购的范围。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新一线城市佛山出台“满5年的二手房不计入限购”政策。12月9日,佛山市全域取消限购。

除了放松限购,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发放购房补贴、降低限售年限、降低交易税费也是各地推出的较为常见的楼市利好政策。此外,二手房交易流程不断简化,如深圳、南京等地推进“带押过户”模式,北京试行存量房交易“连环单”业务并行办理,都有利于打通交易链条,降低置换成本。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1至11月,已有超300个城市和地区出台楼市利好政策近千条,达到近年来的峰值。

供需两端政策持续优化

不仅地方政策持续发力,央行、银保监会及证监会等部门也频出利好政策,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方面稳定房地产市场。

今年年初以来,央行3次降息,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共下调35个基点。5月,央行、银保监会明确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9月,部分城市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并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5年以上公积金贷款利率降至3.1%。

“需求端的政策优化体现了进一步降低刚需购房者购房成本的导向。”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11月,房地产利好政策由需求端转向供给端,金融部门为房地产市场送出了一套政策“礼包”,从信贷、债券、股权方面“三箭齐发”全面支持房企融资。随着“金融16条”、预售资金监管新政、支持房企股权融资等政策陆续出台,万科、世茂股份、华夏幸福、招商蛇口等近20家上市房企发布公告表示将筹划股权融资方案。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地产政策已从保需求、保项目进入保市场主体阶段,将推动优质房企恢复经营“造血”功能,同时也将多措并举提振需求端的预期。

市场企稳关键在于信心

尽管今年以来利好政策频频,但房地产市场销售还未出现明显好转。根据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房地产销售依然疲弱,多数城市房价仍在下跌。

11月,重点监测的中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和二手房价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分别为51个和62个。据测算,70城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平均指数已连续15个月环比下跌。1至11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3%,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6.6%。

为什么强有力的楼市调控政策却未反映在成交数据上?多位专家表示,从短期来看,影响居民购房的收入预期、房价预期等因素还未得到明显修复,市场企稳回暖需要时间。

“市场企稳关键在于购房者恢复信心。”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房地产市场在历经十几年快速发展后,与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相对应,加之疫情影响,购房者信心不足。

具体来看,11月,一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2%和0.4%,降幅比上月均扩大0.1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2%和0.4%,降幅比上月均收窄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与上月相同。

不过,“保交楼”举措已经显示出成效。今年10月、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竣工面积连续增长,涨幅分别为41.5%、60.8%。随着专项借款、纾困基金积极落地,房企融资环境好转,已销售房屋竣工交付正在提速。

(原标题:近千条新政密集出台稳楼市 全国各地逾300个城市和地区为房地产营造宽松环境)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鹿杨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美联储加息,汇率6.83!港股暴涨超2%,A股跟涨

美联储加息,汇率6.83!港股暴涨超2%,A股跟涨

吴胜彪专栏
2023-03-23 18:08:24
老干部可以免费住10000一天的ICU,而穷人的小孩就得停药?

老干部可以免费住10000一天的ICU,而穷人的小孩就得停药?

刘新谈社会
2023-03-23 11:03:14
60岁老教授因没看到课表变动通知迟到,被学生举报!学校:严重教学事故,全校通报批评!你怎么看?

60岁老教授因没看到课表变动通知迟到,被学生举报!学校:严重教学事故,全校通报批评!你怎么看?

高分子科学前沿
2023-03-23 00:42:26
某地下车库女生和男友29分钟不雅视频流出

某地下车库女生和男友29分钟不雅视频流出

老勒看军事
2023-03-24 00:57:46
喜大奔普:中俄两国将利用德国在俄罗斯的奔驰工厂生产红旗轿车

喜大奔普:中俄两国将利用德国在俄罗斯的奔驰工厂生产红旗轿车

一点迅息
2023-03-23 09:25:44
身姿的延展源自于时尚的魅力

身姿的延展源自于时尚的魅力

燕赵视野
2023-03-24 06:31:06
未来44天,决定了世界的命运

未来44天,决定了世界的命运

圆方你怎么看啊
2023-02-24 10:45:03
西藏十大谜团至今未解开,一件比一件离奇

西藏十大谜团至今未解开,一件比一件离奇

战斗鸡呀
2023-01-30 09:20:03
59年,李宗仁用赝品投石问路想回国,毛主席:给他12万美元,为何

59年,李宗仁用赝品投石问路想回国,毛主席:给他12万美元,为何

历史小书生
2023-03-23 17:51:42
胡歌和妻子同框,两人的五官立体,体型都偏瘦,这就是夫妻相吧!

胡歌和妻子同框,两人的五官立体,体型都偏瘦,这就是夫妻相吧!

星探有料
2023-03-23 08:04:49
苏州“杀夫藏尸案”细节曝光,用亡夫微信招嫖,还携尸体来回搬家

苏州“杀夫藏尸案”细节曝光,用亡夫微信招嫖,还携尸体来回搬家

郑丁嘉话
2023-03-23 11:29:16
刚刚,人民币飙升600点!“史诗级”大爆发,腾讯、美团嗨了

刚刚,人民币飙升600点!“史诗级”大爆发,腾讯、美团嗨了

中国基金报
2023-03-23 19:11:58
网传上海25岁女老师与16岁高中生谈恋爱,一个月约会44次?学校辟谣:不属实

网传上海25岁女老师与16岁高中生谈恋爱,一个月约会44次?学校辟谣:不属实

极目新闻
2023-03-23 20:30:30
结束流浪!周琦终于要签约了,篮协算盘落空,新疆队还是赢了

结束流浪!周琦终于要签约了,篮协算盘落空,新疆队还是赢了

爱中超也爱篮球
2023-03-23 15:58:20
40万人离开京津冀,长三角增量“腰斩”

40万人离开京津冀,长三角增量“腰斩”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22 23:00:08
案件实录:失踪三年的山村少女,竟出现在诈骗组织

案件实录:失踪三年的山村少女,竟出现在诈骗组织

坏故事集
2023-01-04 08:00:20
西安太古里开业时间定了

西安太古里开业时间定了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3-03-23 21:50:20
一巨婴闭门不出啃老,直言早已看透人生,结果房屋拆迁获8000万!

一巨婴闭门不出啃老,直言早已看透人生,结果房屋拆迁获8000万!

娱言志史
2023-03-23 16:46:44
友谊赛-阿根廷vs巴拿马首发:梅西、阿尔瓦雷斯先发,恩佐出战

友谊赛-阿根廷vs巴拿马首发:梅西、阿尔瓦雷斯先发,恩佐出战

直播吧
2023-03-24 06:37:07
财联社3月23日电,据国际文传电讯社,俄罗斯考虑将粮食收购量提高700万吨。

财联社3月23日电,据国际文传电讯社,俄罗斯考虑将粮食收购量提高700万吨。

财联社
2023-03-23 23:35:18
2023-03-24 07:34:44

头条要闻

命案逃犯装哑巴潜逃31年:不敢成家 长期住羊圈

头条要闻

命案逃犯装哑巴潜逃31年:不敢成家 长期住羊圈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三盘大战出局!小将商竣程不敌法国老将,遗憾止步迈阿密首轮

娱乐要闻

陈慧琳车祸后首现身 面部僵硬险毁容

科技要闻

华为P60 Pro上手 专属于你的影像旗舰

汽车要闻

全球首款搭载帝瓦雷音响 腾势N7将于年中上市

态度原创

艺术
健康
教育
家居
房产

艺术要闻

自然与众生 《五感的建筑—隈研吾建筑设计展》开启全国巡展

猪肉里的“白条”是寄生虫吗?

教育要闻

重磅!2023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MIT哈佛实力碾压,冲进前10的中国大学是....

家居要闻

白墙搭配弧形设计,尽显高级质感

房产要闻

还是城投包揽,广州宅地竞拍首日收金63亿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