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房产 > 正文

楼市2022: 供地凉热写趋势

0
分享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北京报道

2022年,房地产市场表现低迷,土地市场的数据也与之正相关,实行集中供地的22个重点城市则详细演绎了这种变化:经历过年初短暂的转暖之后,热度持续走低。

整体来看,2022年22城集中供地共成交1.4亿平方米,较2021年下降45.8%,土地出让金达成1.8万亿元,较2021年全年下降31.9%;市场表现方面,底价成交占比逐渐走高,五批次集中土拍中,有超过九成的地块底价成交。

与2021年首次实行两集中供地的土拍表现相比,2022年的两集中供地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全年集中供地不应超过3次”不再是一个硬性要求。为了降低房企资金压力、提高成交的灵活度,多个城市增加了供地批次,四批次、五批次、六批次纷纷推出,“多次少量”成为一种新趋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常态化供地模式的明确回归,从业人士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两集中”供地模式因城施策,“契合‘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整,也是长效化健康机制的一种体现。”

作为市场一线主体,房企2022年的投资意愿降至低谷。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百强房企拿地金额同比下降48.9%,拿地百强的门槛值为4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50%。

另一方面,房企内部的分化也愈加明显,地方国资平台成为2022年集中供地市场的拿地主力,但随着财政部126号文限制,越来越多的本土民企加入到与地方国资联合拿地的队伍中,这种新的合作形式也助推了年底民营房企拿地金额占比翘尾的现象。

如果我们再次回顾2021年5月,彼时北京首轮集中供地的高光与火热已经成为上一个周期的缩影,“29宗地块共吸引了超过230家房企参与竞拍”的热闹场面与“逢地必抢”,“房企厮杀”、“地王”等词汇一并远去。

土地市场买家的变化、集中供地制度的微调,都是新的市场环境与行业运行模式下的具体表现。就像“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不再行之有效,土地市场逻辑也随之改写,房企们在“安全发展”的准则下,审慎出手,积极寻求确定性更高的地块,将“粮仓”精准设在核心城市,这或许也决定了下一轮市场的运行规律。

市场高开低走

与2021年三个批次集中土拍“火爆—冷淡—平稳”的变化规律有相似之处,2022年的集中供地市场也呈现为高开低走的态势。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一批次集中供地的溢价成交率为39%,该比例尽管低于2021年一批次的58%,但仍然明显优于2021年的第二、第三批次。

这与各地积极调整供地策略、降低土拍门槛以及年初政策端利好消息积极释放相关,也受到房企全年投资策略影响。

一位不愿具名的市场人士分析指出:“一般情况下,年初拿的地都会在当年转化为销售业绩,大家的节奏铺排也会倾向于年初拿地,而且当时对市场的预期不像下半年那么差。” 由此,房企在年初对市场能够尽快企稳回暖的信心较强,在一批次土拍之际表现相对更为积极。

但自第二批集中供地开始,受期房烂尾担忧、居民收入预期悲观、房价上涨预期转弱等三重影响,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低迷,房企拿地积极性也有明显减弱。在数据层面的反映上,底价成交率逐步走高,前四个批次分别为61%、69%、80%和84%,到了第五批次,底价成交率已经达到9成。

另一方面,即便是热门城市,非热点区域或者操盘难度高的地块也并不受房企的青睐,房企的拿地逻辑更加精细化,从聚焦核心城市到聚焦核心区域,再到更聚焦核心板块。

克而瑞分析指出,三道红线带来的压力尚未缓解,又受到疫情等不可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市场持续低迷下,房企依然面临较高的现金流压力和经营难度,因此整体的投资积极性降至谷底。

不过流拍率并未一路高走,而是较2021年有大幅下滑,并逐步稳定,热点城市几乎能够实现推出地块全部“花落各家”的结果。

原因在于,2022年的集中供地制度有了更多灵活调整,“预申请”制度在22个集中供地城市广泛推行。

所谓“预申请”机制,即供地部门提前通过预申请公告的形式公布地块信息,如果地块被企业预申请,则顺利进入挂牌环节,预申请公告包括每宗地的竞争方式、土地合理上限价格及各类竞争内容上限、房屋销售价格查询方式以及相关竞买规则等内容,便于企业提前开展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业经济测算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撑。

北京市场尤其能够体现“预申请”的保障作用,2022年第三批次和第四批次集中土拍中,多个地块均由当地国资企业“申请激活”,并最终以底价成交的方式获得妥善归属。

虽然全年市场相对冷淡,不过一些新的变化也在发生。

11月以来,包括“央行16条”、“六大行万亿授信”、“房企股权融资”等在内的多项重磅政策落地,中央层面多次定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出“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多项利好政策同步覆盖需求端与供应端。

12月,上海、成都、天津、苏州、厦门等多个热点一、二线城市进行了2022年第四、五批次集中供地地块,优质地块供应带动房企拿地热情略有恢复,代表房企拿地总额较上月略有增加,部分本土民企在各自深耕的地区表现比较积极,例如滨江在杭州土拍中表现抢眼。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2月,50家代表企业拿地总额有所回升,环比增长92.1%,但较2021年同期仍下降63.7%。

谁在逆市拿地

与往年相比,房企2022年在土地市场的分化几乎是前所未有,重点房企总体拿地额“腰斩”,央、国企的拿地金额占比随批次逐步降低,地方国资平台罕见地成为拿地主力。

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仅有0.18,创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有超过四成百强房企2022年投资几乎暂停,此外,百强拿地金额占全国土地成交的比重降至34.3%,而过去三年始终保持在50%左右。

22城集中供地中,地方国资成为拿地主力,拿地金额占比达到42.0%,超过了央、国企的37.4%,民企仅为15.8%、混合所有制企业为4.8%。

“在2022年的集中供地中,地方国资‘托底’成为贯穿始终的主旋律,即使在过去几轮土地市场低位时,也少见有如此大量的地方国资企业进行兜底。”克而瑞指出。

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就此分析表示,国企央企主导,地方国资平台活跃,可以起到托底土地市场的作用,避免地价下行对土地市场和楼市的冲击,确保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国资平台的拿地节奏也有其变化。

2022年9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其中提到“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业内人士分析表示,该通知对城投无效托底和依赖土地出让金返还的城投平台影响较大,未来地方国资托底力度或有所减弱。

随即,在2022年第四、第五批次的集中供地中,越来越多的本土民营房企与当地国资企业联合拿地,“地方国资+民企”的新组合在多个城市均有出现,例如苏州的第五轮集中出让了10宗地,其中半数为“地方国资+民企”联合体所竞得。

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地方国资企业合作拿地,可以借助地方国资企业的渠道和资金成本优势,而民营房企通过此举能够实现补充土储的目的,后续开发中,民营房企的操盘能力则会得到重用,这也为民营房企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下谋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

央企的表现也相对不俗。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从新增货值来看,保利发展、华润置地和招商蛇口占据前三位,新增货值分别为2240亿元、2219亿元和1584亿元。

中指研究院总结2022年房企拿地特点指出:一是大型央国企、区域深耕型民企、地铁类公司、地方城投四类企业拿地力度较大;二是拿地金额TOP100格局发生变化,民企锐减三成,地方城投增至三分之一;三是代表企业投资规模和力度显著下降,布局换仓一线城市。

其中,换仓一线城市、更加聚焦热点城市与高确定性地块,是房企2022年拿地逻辑的共性。

50家百亿代表企业在一线城市拿地金额占比较上年增加23.8个百分点至40.4%,投资强度陡增。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这主要源于一线城市市场支撑度更强,有望率先企稳复苏。

供地制度微调

2023年1月9日,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单独挂出了1宗涉宅用地,也是自2021年2月份实行“两集中”供地以来,天津首次推单独地块。从业人士观点认为,此次挂地或许意味着天津“集中供地”模式走弱,未来可能逐渐呈现常态化供地模式。

实际上,2022年全年,根据市场情况而调整推地节奏的举措已经比较普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15个城市都推出了第四批集中供地,南京、苏州、武汉、无锡推出了五批次集中供地,而武汉更是在年底前完成了六个批次的集中供地,反观北方城市中的沈阳和长春,2022年仅推出了两批集中供地。

对此现象,受访的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两集中”供地模式随市场表现进行适当调整,并给到各个城市更多自主权,也是一种“因城施策”的一种表现。

“2021年初土地市场‘过热’的问题已不复存在,集中供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房企的投资门槛,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有能力深度参与集中供地的房企数量十分有限,因此部分城市调整集中供地节奏,是在土地市场低迷期的一种必然选择。”东方金诚分析师唐晓琳表示。

2022年12月22日,自然资源部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其中提到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总体目标,适时完善现行住宅用地供应政策。

李宇嘉分析指出,阶段性调整集中供地是必要的,比如增加土地出让的批次,每一批次供应的地块尽量减少,增加土地出让的优质程度,适当调整土地出让的底价和溢价率,减少竞配建、竞自持,从而降低拿地的实际成本。同时,在需求端对开发商资金链进行纾困,对已经出让的地块采取各种方式进行二次出让或尽快开发,以回补土地市场的资金需求,促进楼市和地市的良性循环。

“但集中供地是长效机制,调整不意味着退出,下一步需要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向新模式过度要平稳’对集中供地政策进行优化,但集中供地要达到的‘让土地市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目标不会改变。”李宇嘉补充说。

展望2023年土地市场,张凯认为,房地产市场面预期边际改善,但土地市场热度难在短期内显著恢复,未来土拍市场或将延续全国低迷、城市分化的走势,各地土拍规则将保持宽松,房企仍需重点关注市场风险、聚焦核心城市和板块、捕捉点状的投资机会。

克而瑞方面也预计,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明显扭转、销售回暖之前,房企的投资都将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而对于头部央企、以及小部分民企来说,此刻也仍是获取优质地块、补仓核心城市和深耕城市的窗口期。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家门口爆发冲突,大批中方战舰现身中业岛,菲方紧急下令撤退

中国家门口爆发冲突,大批中方战舰现身中业岛,菲方紧急下令撤退

烽火戏猪侯
2023-03-22 01:55:02
湖人罚球46比20!布克直言比赛被操控,里夫斯称不想造犯规

湖人罚球46比20!布克直言比赛被操控,里夫斯称不想造犯规

舟瑜
2023-03-23 18:02:20
心脏有问题,看脸就知道?这几个面型的人要注意了!

心脏有问题,看脸就知道?这几个面型的人要注意了!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2023-03-21 17:50:22
新娘被男闺蜜喊走10分钟,事后婚礼现场空无一人,司仪:没关话筒

新娘被男闺蜜喊走10分钟,事后婚礼现场空无一人,司仪:没关话筒

离笙奇谈
2023-03-14 11:19:54
“最美死刑犯”的毕丽梅在看守所拍摄的一张照片

“最美死刑犯”的毕丽梅在看守所拍摄的一张照片

海伦聊历史
2023-03-11 08:14:22
新加坡,秦始皇摸电门

新加坡,秦始皇摸电门

田大夫讲健康
2023-03-22 17:22:12
赚快钱的吃相实在难看,“高启盛”苏小玎,可惜了

赚快钱的吃相实在难看,“高启盛”苏小玎,可惜了

巴塞电影
2023-03-22 15:11:58
美女落水:人救了,裤头却丢了,见义勇为的我还被骂耍流氓!

美女落水:人救了,裤头却丢了,见义勇为的我还被骂耍流氓!

阅知文化
2023-01-12 17:18:43
很惬意!陈戌源李铁监禁生活曝光,记者:可读书看报,有送餐服务

很惬意!陈戌源李铁监禁生活曝光,记者:可读书看报,有送餐服务

球场新视角1号
2023-03-22 19:57:10
为何戴维斯下半场表现更好?哈姆:因为他的蠢货教练给他叫更多战术了

为何戴维斯下半场表现更好?哈姆:因为他的蠢货教练给他叫更多战术了

OnFire
2023-03-23 15:09:06
缅甸的人权状况正在恶化

缅甸的人权状况正在恶化

果敢资讯网
2023-03-21 17:40:16
中国统一,时机到了?国防部对台独表态,拜登蔡英文同时收到噩耗

中国统一,时机到了?国防部对台独表态,拜登蔡英文同时收到噩耗

海峡军武
2023-03-20 08:52:26
韩国赌国运失败了

韩国赌国运失败了

历史观察
2023-03-22 19:59:20
章子怡与好友在法国旅游,骨相优越很上镜,现在过瘦下巴像锥子

章子怡与好友在法国旅游,骨相优越很上镜,现在过瘦下巴像锥子

娱娱记
2023-03-22 23:51:56
有个“性瘾”成魔的母亲,为报复,我爬上了她“阿姨”的床

有个“性瘾”成魔的母亲,为报复,我爬上了她“阿姨”的床

顾曲流觞
2023-01-10 08:05:19
枉为人师!上海25岁女教师被传和16岁男同学交往,一个月索求44次

枉为人师!上海25岁女教师被传和16岁男同学交往,一个月索求44次

陌上花开缓缓行
2023-03-23 14:47:02
一场赤裸裸的性暴力,旁人却都在拍手叫好

一场赤裸裸的性暴力,旁人却都在拍手叫好

第十一诊室
2023-03-23 10:37:12
姚明疑似出手!李梦丑闻最新进展,郑薇或受牵连,违反国家队规范

姚明疑似出手!李梦丑闻最新进展,郑薇或受牵连,违反国家队规范

体坛故事集
2023-03-23 13:03:41
曝戚薇是双性恋!前女友用她名字给女儿取名,两人生活现状引热议

曝戚薇是双性恋!前女友用她名字给女儿取名,两人生活现状引热议

王珍一的自留地
2023-03-22 18:52:59
揭秘缅北红灯区的女人:为了钱,她们什么都能做,多少男人都能陪

揭秘缅北红灯区的女人:为了钱,她们什么都能做,多少男人都能陪

小白柚
2023-01-07 08:05:02
2023-03-23 18:16:50

头条要闻

多家网店销售"野生大象"最低0.1元 有店铺月销超千单

头条要闻

多家网店销售"野生大象"最低0.1元 有店铺月销超千单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不用清偿欠款,就能上足协"清欠"名单?

娱乐要闻

陈慧琳车祸后首现身 面部僵硬险毁容

科技要闻

华为P60 Pro上手 专属于你的影像旗舰

汽车要闻

全球首款搭载帝瓦雷音响 腾势N7将于年中上市

态度原创

房产
游戏
艺术
旅游
手机

房产要闻

还是城投包揽,广州宅地竞拍首日收金63亿

韩网热议TES不敌OMG

艺术要闻

自然与众生 《五感的建筑—隈研吾建筑设计展》开启全国巡展

旅游要闻

洛阳牡丹:国色天香,美到心醉!

手机要闻

华为Mate X3轻体验:老余兑现「折叠屏比直板机轻薄」承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